阻生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然后古代人类变得可以发出的音了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应用什么药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698984.html

古代人类从何时发出ㄈ的音呢?或许得归咎(或归功)于农业和软的食物。随着农业的普及,我们的祖先开始大量食用加工食品,牙齿的磨损也随之减少。这改变了颚骨的生长,牙齿从对切咬合(上下门牙对齐)变成过度咬合(上门牙前倾)。在数千年的时间内,轻微的过度咬合让农耕文明的人类更容易发出像「f」和「v」这样的唇齿音(labiodentals),为语言开创出新的世界。

古代人类从何时发出ㄈ的音呢?

至少在年前,唇齿音的出现促进了欧洲和亚洲语言的多样化;根据苏黎世大学语言学家巴尔萨泽比克尔(BalthasarBickel)的研究,饮食变化造就了语言变化,例如大约年前原始印欧语系的「父亲」(patēr)被古英语的父亲(faeder)所取代。未参与研究的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进化形态学家诺琳冯克拉蒙-陶巴德尔(NoreenVonCramon-Taubadel)表示:“论文显示文化转变能改变我们的生理结构,从而影响我们的语言。”

比克尔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达米安布拉西(DamianBlasi)和史蒂芬莫兰(StevenMoran)着手测试已故美国语言学家查理斯霍凯特(CharlesHockett)早年提出的推论。霍凯特在年指出,狩猎采集者的语言之所以缺少唇齿音,饮食很可能是一部分原因:由于需要撕扯咬食肉类、咀嚼富含纤维的食物,对生长中的颚骨产生作用力,并持续磨损臼齿。结果是下颚与臼齿变大突出,使得下颚往前移动,将上下排的牙齿对齐。对切咬合让上颚很难再向前,从而难以碰到下唇,而下唇是发出唇齿音必备的条件。但其他语言学家拒绝承认这个推论,布拉西、莫兰与研究同事也是“希望证明霍基特的推论错误”。

首先,六名研究者使用电脑模型比较,发现过度咬合发出唇齿音比对切咬合还要省力29%。接着,他们仔细研究了世界上的现存语言,发现当代狩猎采集时代的语言使用唇齿音的频率,只有其他语言的四分之一。最后,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,发现唇齿音能够迅速传播,因此在年前,随着农业的普及与新的食品加工方法(例如将谷物磨成面粉)出现,唇齿音从罕见变为普遍。

对切咬合(左图)过度咬合(右图)

比克尔认为,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过度咬合,自然开始无意识地更多使用「f」、「v」和「ㄈ」的音。他指出,在古印度和古罗马,唇齿音可能具有地位的象征,代表能享用易咀嚼的食物的有钱人。这些辅音也透过其他语言传播;今天,它们出现在76%的印欧语系语言之中。

新墨西哥大学名誉语言学家伊恩马迪森(IanMaddieson)无法确定研究者是否正确地记录这些唇齿音,但他认为这项研究显示,饮食等外部因素是可以改变发音方式。

研究结果也表明,我们发出「ㄈ」的音是有代价的。当我们失去人类祖先的对切咬合时,莫兰说:“虽然能发出新的声音,但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是很好。我们的下颚变得更短,更容易长出阻生智齿,牙齿空间更挤塞,当然还有蛀牙。”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